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张波、叶诚尘死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向张波、叶诚尘送达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2024年1月31日上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张波、叶诚尘执行了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确认:
被告人张波隐瞒已婚已育事实,
与被告人叶诚尘
建立不正当男女关系。
叶诚尘在得知张波婚育情况后,仍继续与张波交往。2020年2月,张波与妻子陈某某协议离婚,约定女儿张某甲(被害人,殁年2岁)由陈某某抚养,儿子张某乙(被害人,殁年1岁)由张波抚养至6岁后归陈某某抚养,张波分期向陈某某支付80万元抚养费。叶诚尘知晓张波与陈某某离婚协议内容,仍将张某甲、张某乙视为其与张波结婚的障碍和以后共同生活的负担。为此,二人多次共谋杀死张某甲和张某乙,并决定采用制造意外高坠方式作案。之后,叶诚尘多次催促张波作案,以其家人因张波有孩子反对二人共同生活、不解决孩子问题就不见面和分手等为由,不断催促、威逼张波动手杀人,并给张波限定最后时限。为便于作案,张波遂诱骗陈某某将张某甲送至其家中。
图源网络
2020年11月2日下午,张波趁其母亲外出之机,将在15楼家中次卧室飘窗窗台玩耍的张某甲和张某乙的双腿抱住掀出窗外,致张某甲颅脑损伤死亡,张某乙颅脑及胸腹腔多脏器损伤造成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在共同犯罪中,张波、叶诚尘地位作用总体相当,均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按照各自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图源重庆高院
重庆姐弟坠楼案件一经曝光紧紧地牵动着网友们的心,两位年幼的儿童从自家飘窗坠楼而亡,警方顺藤摸瓜寻找凶手,最后,这些线索直指这两名孩子的亲生父亲——张波。在后续的调查中,警方发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谋杀。张波和叶诚尘的聊天内容仿佛这两个孩子生命的倒数日历,在这两个人的话语中,这个日历被撕掉了一页又一页。
孩子的母亲接受采访说:“他们的聊天纪录上有17000条全是在说怎么弄死我小孩”。这不禁令人唏嘘。中国有句古话:“虎毒不食子。”而张波和叶诚尘这两个人,视张波的两个亲生孩子为自己婚姻的障碍,想方设法的想要除掉并最终实施了残忍的手段使这两个孩子双双去世,这一切实在是令人震惊和愤怒。幸好,法律维护了公平与正义,张波与叶诚尘双双判处死刑。
图源当事方
但网上仍有小部分网友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叶诚尘并没有亲手将两个孩子杀死,因此罪不至死。这个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叶诚尘在决定如何杀害两名儿童、采用制造意外高坠方式作案、催促逼迫张波实施杀人以及要求两名被害儿童死亡等方面更为积极主动,促进了作案动机的生成。二人在共同犯罪中地位作用相当,因此均系主犯。
判处两人死刑的结果
既告慰了孩子的亲人们,
亦维系了公平正义、礼义道德,
是司法公正的体现。
图源网友评论
小室普法之何谓“死刑”
死刑
也称为
极刑、处决、生命刑。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1]
死刑是刑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作为一种刑罚普遍存在于各国刑法体系中。因为生命的宝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它成为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故又被称为极刑。
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判决的有关犯人通常都犯了严重罪行。尽管这“严重罪行”的定义时常有争议,但在现实保有死刑的国家中,一般来说,“谋杀他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
死刑曾遍存在于各国刑罚之中,自启蒙运动后,“是否废除死刑”这一议题在学术层面产生激烈讨论,并且在司法实践层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现行刑法保持“保留死刑、严格控制”的原则进行死刑的适用。现阶段中国死刑的执行一般分为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死缓),两种情况,并严格把控死刑核准。